近日,在男籃CBA廣東客場迎戰深圳的常規賽中,廣東隊的易建聯在比賽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將聯賽贊助商李寧提供的球鞋脫掉留在場上,隨后更是回到更衣室更換了此前一直習慣的其他品牌球鞋,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最終,事件以籃協做出對易建聯通報批評、停賽一場,廣東男籃罰款伍萬元的決定以及易建聯個人公開道歉收尾。
在職場上,諸如此類職工權利被企業“買斷”的現象其實也屢見不鮮:公司與附近餐廳簽下合同,所有員工必須到那里就餐;員工必須使用某公司的產品,不然就要受到處分……對此,本報通過微信公眾號“有你安Union”發布了網絡調查,結果顯示,有6成受訪職工在日常工作中曾經歷過被公司“買斷”個人權利的事情,多數受訪者往往選擇“忍氣吞聲”。 上班吃啥穿啥?有些職工身不由己
記者發現,職工被“買斷”的權利往往涉及上班時的著裝、飲食等,但是這些又是職工的切身利益。以易建聯的事件為例,球員希望有更好的裝備來保護自己的身體,贊助商需要考慮自己的投入與產出,籃協考慮的是聯賽的穩定與發展,如此一來,一雙不舒服的球鞋讓易建聯在比賽中顯得頗為辛苦。
當然,球員身后有著多方利益的角力,并不能簡單歸結為個人權利和公司權力的沖突,但是對于普通職工來說,這樣的現象依然時有發生。早前就曾有英國一位女員工抗議公司規定穿著高跟鞋的報道,國內也曾有過杭州一公司以“愛國”的名義禁止員工使用蘋果手機的案例,無一不是公司強行“買斷”職工個人選擇權的表現。一位叫做“若蘇斯”的網友有感而發,“我們公司和周邊的餐廳定下了外賣協議,每天都是由指定的餐廳派送外賣,因為我的工作性質也不能外出吃午飯,但是送來的飯菜都特別不合我的胃口,感覺自己的選擇權被打包賣給了公司,每天飯都吃不好,都無心工作了。”
半數受訪者選擇默默忍受
既然不少受訪者都經歷過此類情況,那么在面對這一不公現象時,職工們的選擇如何呢?根據此次調查顯示,有8%的受訪者表示會像易建聯一樣以自己的方式公開表現出不滿,有8%的受訪者表示會私下表示不滿,有33%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和企業協商解決,另有半數的受訪者表示會默默忍受。
“默默忍受”成為主流,與職工和公司的關系是分不開的。有網友就留言表示,按照常理來說有些權利被侵犯是不能忍受的,但是作為員工不得不為“飯碗”低頭,找工作也不容易。在一家民企工作的白領小周,面對公司規定的著裝要求就選擇了忍受,“本來我的工作也不需要見客戶,主要是以辦公室工作為主,但是老板一定要我們統一穿著某品牌的西裝,說是能夠保持工作狀態,但是西裝不僅不夠好看而且天冷天熱穿著都不合適。”原本有些抗拒的他,經過激烈思想斗爭,最后只能選擇妥協,每天提前到公司換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小周的無奈表達了不少職工的心聲。
不過,有人屈服也就有人反對,有受訪者就明確要維護好自己的切身權益。一位叫做楊淡淡的受訪者就留言道,“企業可以對員工著裝等進行規定,但前提是企業應該在員工認可和允許下才可以。”
“買斷”權利,企業究竟有沒有權力?
企業根據合同,“買斷”職工的權利究竟是否合理呢?參與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有16%的受訪者表示了支持,認為企業在工作中提出要求無可厚非,同時有50%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應當考慮職工的個人選擇。另有33%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唐毅律師事務所的唐毅律師認為,撇開球員這個特殊團體,勞動者在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后,如果用人需要勞動者履行其與第三方簽署的合同,需要征得勞動者本人的同意。同時,唐毅律師也提醒,如果企業未履行義務征得勞動者同意,職工可以通過工會、勞動仲裁甚至提起民事訴訟來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