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建成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于癌癥激酶靶點的高通量細胞篩選庫。這個細胞庫囊括了近70種癌癥激酶靶點,細胞種類達150多種,幾乎覆蓋了目前已知的與腫瘤發生發展相關的全部激酶及激酶突變細胞。細胞庫的建成,填補了國內新藥創制領域此類檢測體系的空白,將為抗腫瘤新藥研發提供有力支撐。
許多癌癥腫瘤的發生是由某些與生長相關的“激酶”發生突變導致異常活化引起的,因而針對這些突變激酶的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這些激酶的活性,從而達到抑制癌細胞增長的目的。為指導制定不同病人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劉青松及其藥物學團隊課題組還自主開發了國內首個將高通量靶向基因測序技術與高通量體外藥敏檢測技術相結合的腫瘤精準治療技術體系,其核心是利用高通量藥物篩選方法,對腫瘤病人的原代癌癥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和高通量藥物敏感性檢測,為患者較大限度地篩選出可用之藥。劉青松表示,希望通過研發,達到將癌癥這一致命疾病變成慢性疾病的目標:“通過創新藥物的研發,特別是靶向藥物的研發,我們能夠把癌癥從一種致命性疾病變成慢性疾病,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通過控制癌癥的病情,實現病人的帶瘤的高質量生存。”
高通量藥物篩選儀器的研發,為實現精準醫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劉青松藥物學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及ImageXpress Micro高內涵成像分析系統等高通量體外藥物篩選儀器,完成了構建目前最大規模的癌癥激酶細胞庫的工作。該細胞庫的基因變化背景單一,能夠更加準確快速的表明藥物的作用機制; 同時可以快速將臨床上新發現的各種激酶基因突變轉化為單一細胞研究模型,進行繼續深入研究等問題。MD ImageXpress Micro高內涵成像分析系統為您提供高質量的圖片及精確的數據結果,可檢測靶點激活、細胞凋亡、分裂指數、蛋白轉位、細胞活力、細胞遷移、受體內化、細胞毒性、細胞周期和信號轉導等,配合全自動化的操作流程,已成為藥物篩選平臺的首選。
高內涵在腫瘤學領域應用方法概述
高內涵成像分析技術為腫瘤學的研究及抗腫瘤藥物的研發,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集高分辨率、智能化、自動化、海量數據為一體的高通量篩選和分析評價平臺。其具體應用可覆蓋腫瘤學研究的各個方面:
☆腫瘤細胞計數分析 •細胞增殖 •細胞毒性 •克隆形成 ☆腫瘤細胞狀態 •細胞周期 •細胞凋亡 •有絲分裂 ☆腫瘤細胞轉移能力 •細胞粘附性 •Transwell •劃痕遷移實驗 •3D細胞培養 |
☆血管生成 ☆亞細胞結構 •染色體 •細胞骨架 •核內亞細胞結構 •線粒體 ☆信號通路研究 •轉位/共定位 •激酶活性/離子通道 ☆其他 •活細胞實時觀察 •細胞異質性研究 •組織切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