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Quantum Design中國作為先進科學儀器代表企業接受了《BTV北京科教衛視》的專訪,本次專訪主要以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新技術如何解決微塑料監測難題為主題,專訪節目已于近期在【BTV北京科教衛視】欄目播出。
近年來,微塑料污染問題已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公眾和各國政府的關注,逐漸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全球性挑戰。我國政府對此問題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并設點開展了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試點監測,主要采用的監測方法有目視分析法、光譜法 (如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和拉曼光譜法)、熱分析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等 (如質譜法以及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聯用法)。其中,紅外光譜及拉曼光譜分析,由于具有無破壞性、低樣品量測試、高通量篩選以及所獲取的結構信息互補等特點,成為檢測和鑒別微塑料的主要分析技術。但在實際操作中上述技術僅可對幾微米顆粒物進行檢測,使微塑料的監測和研究面臨諸多困難。
【BTV北京科教】關注:微塑料監測 前沿技術
〖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突破哪些技術難點?〗
Quantum Design中國表面光譜部門銷售總監韓鐵柱博士在公司應用實驗室向記者詳細的做了介紹:“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克服了傳統紅外光譜儀空間分辨率受限于紅外光波長的問題,將分辨率從原來的10-20微米提升到了0.5微米。并且可以實現同時、同樣品區域、相同分辨率的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測試,非接觸測量、液相樣品可以直接觀測,測量過程更簡單、便捷”。
隨后,韓鐵柱博士補充道:“從這套設備引進以來,我們已經為國內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進行測試,今天我們正在測試一個海洋微塑料樣品。我們只需要將盛放樣品的載玻片放置到樣品臺上,關上艙門即可,所有參數調節、控制以及數據分析,都可以通過軟件完成。”
在測試結果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除了有幾個微米的大顆粒之外,還有很多尺寸在1到2個微米或者更小的顆粒,相關顆粒的含量和成分可以通過光譜圖像和譜峰獲取到,如此高的分辨率是傳統的紅外光譜無法實現的。
〖mIRage在微塑料監測中的優勢及應用〗
正如韓鐵柱博士所介紹的,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是一臺多功能、全方位的微塑料表征“科研利器”,它可以對液體樣品中微塑料的物理(微觀形貌、尺寸)和化學(聚合物類型及結構)性質進行全面的直接表征。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在各個功能方面均有全新的技術突破,可以助力科研工作者更加精準地對微塑料進行監測。
〖01〗超高空間分辨率精準成像
目前科學家所使用的傳統紅外成像技術通常只能用于表征10-20 μm的樣品,很難表征更小尺寸的微塑料,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則突破了這一限制,使得成像的空間分辨率可以達到0.5 μm,從而可以輕松地對小于10 μm的微塑料進行成像表征。
圖1. 濾紙表面尺寸小于10 μm的微塑料成像結果
〖02〗紅外拉曼同步測量
科學家在進行物質鑒定時通常會采用多種表征技術以更加精確的確定物質結構。然而在進行多種表征時,很難保證完全相同的監測環境,使得不同表征結果間均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可以實現同步同區域的紅外和拉曼表征,這兩種互補的光譜表征技術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更加準確地進行物質結構分析。如圖2所示,通過與標準譜圖對比,研究人員可以清楚地鑒別微塑料中存在的兩個主要的聚合物層,聚乙-烯和聚丙烯,以及嵌入的環氧樹脂。
圖2. A:圖1區域的紅外譜圖;B:圖1區域的拉曼譜圖
〖03〗單波長可視化化學分布成像
除此以外,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還可以對特定波長進行可視化的化學分布成像分析。如圖3所示,科研人員對任意區域的微塑料進行點分析即可發現微塑料不同位置處的化學結構不同,進一步,通過對特征信號的單波長峰進行成像分析(圖4),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微塑料中不同聚合物的分布結構情況。
圖3. 微塑料成像結果及對應標注位置的紅外和拉曼譜圖
圖4. 單波長化學分布成像圖(波長:1642 cm-1)
〖全新技術提效微塑料監測〗
在此次采訪中,【BTV北京科教衛視】向大家展示了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在微塑料成像及結構分析中的出色表現和獨特優勢。Quantum Design中國期望這種全新的紅外光譜技術可以幫助國內研究者在微塑料領域有所突破,為國家的科研進展貢工作獻一份力量,目前公司的應用實驗室正在和相關的科研工作者在樣機上積極開展各種樣品的實測合作。
〖相關產品〗
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http://www.xrmwt.cn/show1equip.asp?equipid=420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