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規監管視角看制藥工藝中取樣的風險緩解
瀏覽次數:1925 發布日期:2020-3-13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制藥工藝精選 | 從法規監管視角看制藥工藝中取樣的風險緩解
制藥生產過程微生物污染往往引發嚴重后果, 污染增加了操作員,公司和患者的風險,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嚴重的負面影響。 生物的污染會導致生產設施長時間關閉,以進行必要的調查,查明根本原因并防止再次發生,這將延緩關鍵性救生藥物的生產和交付。
生物制藥生產過程中,不論是中間體還是最終產品的取樣對于生產至關重要。 除了通過生物負荷監測確保患者安全外,還需要進行取樣以支持由全球監管趨勢驅動的幾個關鍵必要事項,包括過程分析技術(PAT)和設計源于質量(QbD)(圖1)。
圖1.藥品生產工藝中取樣的的關鍵驅動力。
傳統取樣方法的局限性和風險
表2.與傳統采樣方法有關的優缺點摘要
封閉取樣
鑒于傳統采樣的缺點,許多生物制藥公司采用封閉的一次性采樣技術也就不足為奇了。封閉式設計可確保將樣品從樣品點到分析點很好的隔離,從而在保持樣品完整性的同時,降低了損失有價值產品的風險。
如圖2所示,與傳統方法相比,封閉的無菌過程采樣具有多個優點,包括易用性,更好地符合法規要求和有限的投資。
表3總結了封閉式取樣符合法規建議的具體方面,包括污染控制,操作員偏差的消除,收集代表性樣品的能力以及健康和安全的焦點。
圖2.與傳統方法相比,一次性無菌取樣具有明顯優勢。
表3.無菌取樣符合特定的法規要求。
無菌取樣案例研究--病毒滅活的驗證
此案例研究舉例通過無菌取樣用于病毒滅活驗證,說明了封閉式取樣的價值。一家生物制藥公司,將病毒滅活作為細胞培養生產過程中的步驟,僅在驗證過程中通過動力學來驗證滅活。但是,FDA建議在驗證和生產過程中都需執行滅活動力學。病毒滅活每五到十分鐘最多需要15個樣品,而使用傳統CIP / SIP閥門和玻璃瓶進行取樣則不可能完成。最終選擇達到FDA的期望的解決方案,是基于封閉的60 mL PETG瓶以及將這些設備連接到罐子所需的合適的連接器,來實施無菌取樣。除了滿足法規要求外,藥企獲得的收益還包括質量控制(QC)實驗室中更快,更準確的取樣過程以及更輕松的樣品處理。
總結
沒有適當的采樣,就無法監控生物制藥生產過程。盡管存在許多取樣選擇,但并非所有方法都能很好地實現預期的收益或完全符合法規要求。選擇一種穩健且優化的方法,并實施適當的取樣計劃可確保符合法規要求,并能更好地進行流程和取樣管理。生物制藥業界越來越認識到封閉式取樣的價值,并利用許多優勢來保護生產工藝,操作員以及最終患者。
NovaSeptum®GO™無菌取樣
與SIP閥門/焊接等傳統方法相比,NovaSeptum®GO™無菌取樣系統的獨特技術可縮短樣品之間的周轉時間,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產品損失和污染風險(表4)。集成的安全功能可通過在不使用設備時將其鎖定并密封容器,從而在降低風險的策略上更加放心,確保樣品安全并控制過程。
表4.無菌取樣可以縮短樣品之間的周轉時間,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產品損失和污染風險。
參考文獻
- EU Guidelines to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and Veterinary Use; Annex 1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s. http://www.gmp-compliance.org/guidemgr/files/ ANNEX%2001[2008].PDF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nex 4 WHO Guidelines for sampling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and related materials. http://apps.who.int/prequal/info_general/ documents/TRS929/WHO_TRS_929-Annex4.pdf
-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CGMP for Phase I Investigational Drugs. http:// www.fda.gov/downloads/drugs/ 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 guidances/ucm070273.pdf
- 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uide for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Q7. http://www.ich.org/ fileadmin/Public_Web_Site/ICH_Products/Guidelines/ Quality/Q7/Step4/Q7_Guideline.pdf
- Suvarna, et al. Case Studie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Biologic Product Manufacturing.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Review. Jan 1, 2011. http://www.americanpharmaceuticalreview.com/ Featured-Articles/36755-Case-Studies-of-Microbial-Contamination-in-Biologic-Product-Manufactu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