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說鼠》系列文章,每周二更新,專門解答大小鼠鏟屎官們在養鼠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繁育與鑒定類的問題,同時向大家征集問題,任何基因編輯鼠飼養繁殖或鑒定的困惑統統可以丟給小賽,小賽會給你回復或統一在后面的內容為你們做出詳細的解答。今天我們就開始第六期的內容吧~
母鼠吃子鼠通常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營養
泌乳量不足
哺乳期營養缺乏或高溫均會導致泌乳量不足,窩產仔數過多則導致泌乳量相對不足,從而引發仔鼠競爭吃乳而咬傷母鼠乳頭,母鼠因疼痛而拒絕哺乳,甚至咬食仔鼠。泌乳量不足導致仔鼠相對過多,為保證下一代的存活,母鼠可能會咬食小部分仔鼠以保障大部分仔鼠的存活。
營養不全及不足
缺乏某些營養可導致母鼠異嗜而吞食仔鼠,有研究發現,當飼料蛋白質含量≤16%時,易引起吃仔現象,降低繁殖效率。
2.環境
環境擁擠
環境擁擠表現在飼養密度大、空間小、溫度高。環境擁擠造成的一種壓迫效應可導致動物吃仔。
光照和聲音
強光或噪聲刺激可導致哺乳母鼠神經紊亂,出現驚慌、煩躁等癥狀,容易引起母鼠咬食幼仔。
氣味
動物依靠氣味線索和去甲腎上腺素來對其他動物形成強烈記憶、判斷幼仔是否自己親生。動物在嗅到特殊氣味時,如更換鼠籠導致的仔鼠身帶異味,或人為接觸導致的仔鼠身帶異味等均易出現仔鼠被吃的現象。
3.其它
死胎及弱仔
有些母鼠只要發現死胎就會把它吃掉,以后便養成吃仔鼠的惡習。當幼仔太多時,會有部分幼仔因發育不良成為弱仔,為保證下一代的存活,母鼠通常會咬食瘦弱仔鼠以保障健壯仔鼠的存活。
雄性吃仔
繁殖期內雌、雄動物均具有較高的攻擊性,且雄性動物的攻擊水平高于雌性動物的攻擊水平。雄性動物和雌性動物的攻擊行為均隨著熟悉程度的增加而減弱。
吃過血腥食物
小鼠一般比較溫馴,但是如果嘗過血腥食物,便易引起殘暴的獸性,養成吃仔的惡習。所以一般咬食過幼仔的小鼠會成為吃仔的慣犯。
母性不強
很多母鼠第一次生產,沒有經驗,母性較弱,可能會因此而引發憤怒急躁等不良情緒,導致吃仔現象發生。
如何防止吃仔?
1.營養
飼料經高溫高壓滅菌后,某些營養成分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經驗發現,除供給足夠的飼料外,適當喂食少量的黃豆、瓜子和雞蛋,可降低吃仔率。在基礎日糧的條件下 ,可在水中添加葡萄糖酸鈣和維生素D來補充鈣。針對哺乳期母鼠食欲不振,小鼠發育遲緩等現象,也可在水中添加少量復合維生素B,對母鼠增加食欲、提高產奶量有一定作用。
2.環境
盡量給小鼠提供適宜的光照、溫度、濕度和安靜的環境(具體可參考國標規定),飼養密度不要過大,產仔后的三天內不要隨意動鼠仔,可適當降低哺期母鼠更換籠具和墊料的頻率。燈光盡量不要太明亮,尤其是白色的小鼠盡量在籠架的下層。
3.選擇母性強的雌鼠合籠
最好選擇第2~4胎次的雌鼠合籠,其繁殖能力及母性強,較不容易出現吃仔現象。當雌鼠腹部明顯膨隆且確定其懷孕后,把孕鼠單獨放一籠,注意動作輕柔,以免孕鼠受驚而增加產后吃仔的可能性。在分娩前3天和出生后3天建議不換籠,只要保證水食足夠即可。
4.盡量避免代乳
如果需要代乳,最好使代乳仔鼠身上沾有授乳母鼠的氣味,如在授乳前給代乳小鼠涂抹該母鼠的尿液等。
5.適當淘汰
一旦發現死亡的仔鼠要及時處理,如果仔鼠過多(1只母鼠帶8只仔鼠為宜),應在母鼠吃仔前將體弱、瘦小的仔鼠淘汰;否則,弱仔被咬食后,其他健康仔鼠也可能面臨被咬食的災難。
對于大小鼠飼養繁殖方面的問題,我們還做了一系列的海報,送給愛鼠的你,感興趣的話可以戳文末“閱讀原文”填寫申請表(包括完整的姓名、電話、郵箱、單位及收貨地址),即可免費獲取飼養繁殖科普海報禮包,提交表單成功后的10-15個工作日內,我們將會統一寄送飼養繁殖海報,包郵哦!
我們上周已寄出四期和第五期申請的海報,請申請的小伙伴們注意查收~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下期內容預告
如何避免小鼠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