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蛋白是結締組織和內臟器官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構造成分,在皮膚、肌腱、骨骼中分布最為廣泛。從遺傳和結構上膠原蛋白分為許多類型。
膠原蛋白I(Collagen, Type I)是由2個α1 鏈和1個α2 鏈組成的異源多聚體(圖1),在37℃,中性pH 下自發形成三螺旋骨架,是一種優秀的細胞培養用基質,廣泛用于肝細胞、成纖維細胞、脊神經節、肌肉細胞、施萬細胞、胚肺細胞、上皮細胞和其他大量細胞系。還能用于研究細胞生長、分化、遷移以及發育過程中的組織形態發生。
圖1 膠原蛋白I分子模型
鼠尾膠原蛋白I 是根據Birkedal-Hansen 方法,通過醋酸抽提、氯化鈉沉淀、磷酸氫二鈉沉淀等步驟制備。可用于包被細胞培養器皿,培養細胞表面粘附性,特別適合那些在普通培養器皿表面不易貼壁的細胞,比如成纖維細胞、肝細胞等原代細胞。還可用于三維膠的制備,模擬真實的生長環境,使得細胞在三維環境中生長。
組織培養器皿的表面包被推薦濃度為1-5μg/cm2,起始濃度可首選5μg/cm2。建議根據具體細胞類型來優化。
本品以溶于6mM HAc(=0.36g/L HAc)的無菌溶液形式提供,本身不溶于中性pH,建議用6mM HAc溶液做進一步稀釋。配制方法:取34.5μl 冰醋酸(17.4M)加入100ml雙蒸水,充分混勻后即得到6mM HAc溶液,0.22μm濾膜過濾除菌后待用。
a. 以包被濃度為 5μg/cm2,先用6mM HAc稀釋液將膠原蛋白(5mg/ml)稀釋到合適的中間濃度,如50μg/ml, 然后參考表1 不同培養皿內膠原蛋白加量表來加量到各孔內;
b. 以包被濃度為 2μg/cm2,先用6mM HAc稀釋液將膠原蛋白(5mg/ml)稀釋到合適的中間濃度,如12μg/ml,然后參考表1 不同培養皿內膠原蛋白加量表來加量到各孔內;
表1 不同培養皿內膠原蛋白加量表
培養器皿 |
表面積(cm2,每孔或每皿) |
當包被濃度:2ug/cm2,中間稀釋濃度12ug/ml,加入該稀釋液體積(ul) |
當包被濃度:5ug/cm2,中間稀釋濃度50ug/ml,加入該稀釋液體積(ul) |
96孔細胞培養板 |
0.3 |
50 |
30 |
24孔細胞培養板 |
1.9 |
300 |
190 |
12孔細胞培養板 |
3.8 |
600 |
380 |
6孔細胞培養板 |
9.5 |
1580 |
950 |
35mm細胞培養皿 |
8 |
1330 |
800 |
60mm細胞培養皿 |
21 |
3500 |
2100 |
100mm細胞培養皿 |
55 |
9170 |
5500 |
2)室溫孵育1h,小心吸掉多余液體,用無菌PBS清洗3~4次后直接使用。或者加完膠原蛋白溶液后,在超凈臺內開蓋過夜晾干。無菌條件下,包被好的器皿在4-25°C至少可保存3個月。
當鼠尾膠原蛋白I使用濃度>1mg/ml,pH 7.0左右皆可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三維膠,建議成膠濃度為1-2 mg/ml。
由于本品是以溶于6mM HAc的無菌溶液形式提供,在成膠過程需先加入0.06倍體積的0.1M NaOH中和。
10×細胞培養液(依據培養的細胞種類而定)、0.1M NaOH、無菌水
b. 將培養器皿在室溫(25°C左右)放置20min待膠凝固后,加入適當體積細胞培養液,轉移到培養箱中培養。
本期講解就到這里了,如有細胞培養問題,歡迎掃碼加入我們微信群交流。
注:圖源網絡和客戶,僅供參考學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