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多肽與小分子及生物制劑的優缺點比較[1]
▐ 天然多肽產物
除人源的多肽,還有源自動植物、微生物等的天然多肽產物。典型的天然活性肽主要包含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及分離自兩棲動物、昆蟲毒液的活性多肽。如 ICK 肽,是一類經典的毒液肽,其二硫鍵結構為它們提供了非凡的穩定性和對蛋白酶的抵抗力,使其可作為藥物先導物[3]。Ziconotide 就是一種源自于有毒錐形蝸牛的 ICK 肽,其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 (圖 2)[4]。
圖 2. Ziconotide 在溶液中的結構[4]
▐ 多肽疫苗
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多肽疫苗,是由多肽制成的一種亞單位疫苗,通過模擬抗原的表位序列,可作為免疫原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如 Multimeric001,一類代表型的抗感染多肽疫苗,包含流感病毒 B、T 輔助細胞及細胞毒性 T 細胞的表位,可預防多種 A 型及 B 型流感病毒,目前已進入臨床 III 期[5]。圖 3. Disomotide 的作用機制[8]。
與 MHC-1 結合的天然表位 ITDQVPFSV 點突變后的抗原肽 IMDQVPFSV (Disomotide) 表現出更強的免疫原性。
此外,以 PDC 為主的多肽藥物遞送系統也是臨床研究的方向之一。由于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無毒以及較好的相容性,可作為藥物載體,用于多肽藥物偶聯 (peptide-drug conjugates, PDC)。目前 177Lu-dotatate (lutathera®) 已被 FDA 批準上市,用于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同時仍有很多 PDC 目前處于臨床或臨床前階段。
PDC 由多肽與藥物通過接頭共價結合而成,保留了肽的功能和生物活性,同時還利用接頭的可裂解特性響應性地釋放藥物,從而提高藥物在體內的循環穩定性和靶向性,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圖 4)[9]。
本期小 M 為大家介紹了多肽藥物的特點及 4 類主要的藥用多肽,并結合具體案例希望進一步加深小伙伴對多肽藥物的認識。目前多肽藥物進入臨床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經典的激素類藥物仍占據主要市場,給藥方式不便及給藥周期頻繁兩大瓶頸仍亟解決,而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如 PDC、多功能肽等也有待小伙伴們去開拓和豐富~
Insulin (human) 是一種多肽激素,可調節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
Exendin-4 (Exenatide) 是由 39 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它是長效的 glucagon-like peptide-1 受體激動劑。 |
TAT TFA (YGRKKRRQRRR) 源自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1) 的轉錄反式激活因子 (TAT),是一種穿透細胞的肽。TAT 可以增加異源蛋白質的產量和溶解度。 |
Cyclic somatostatin 是一種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廣泛影響的激素和神經遞質。 |
iRGD peptide 是一種由 9 個氨基酸組成的環肽,先與 av integrins 結合,隨后酶解產生 CRGDK/R 與 神經纖毛蛋白-1 (neuropilin-1) 相互作用,從而促進活性分子的組織滲透,具有靶向腫瘤、腫瘤滲透的作用。 |
Angiopep-2 hydrochloride 是腦肽載體。抗腫瘤活性分子與 Angiopep-2 肽載體的結合可提高其在腦癌中的活性. |
Aviptadil 是血管活性腸多肽類似物,具有強的血管舒張作用。 |
Motixafortide 是一種 CXCR4 拮抗劑,可用于惡性腫瘤相關的研究。 |
Bulevirtide 是一種 NTCP 抑制劑,用于研究 HBV 及 HDV 感染 |
Selcopintide 是源自 hCPNE7 蛋白的片段,可促進不同程度牙本質缺損的牙本質再生 |
1.Wang, Lei, et al. "Therapeutic peptide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7.1 (2022):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