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解讀:孢子輔助和顆粒輔助間的差異及高效真菌收獲微藻的方法介紹
瀏覽次數:1179 發布日期:2024-4-1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為了實現高效和低成本的微藻收獲,對收獲效率進行了調查以及真菌利用真菌孢子輔助收獲兩種策略對小球藻HQ的潛在機制(FSH)和真菌顆粒輔助收獲(FPH)。從生活污水中分離出的19種真菌中有5種可以形成顆粒,黑曲霉HW8-1的收獲效率最高,為99.17%FPH和FSH分別為88.70%。FSH的脂質和多糖含量是真菌藻類顆粒的2-3倍與FPH相比,引起更豐富的飽和和單不飽和脂肪酸。此外,通過優化微藻預培養時間、葡萄糖濃度和微藻初始密度、高價值物質的含量,FPH后菌藻顆粒的脂質、多糖和蛋白質含量從5.96%提高到5.96%,分別為20.18%、24.34%和10.48%。此外,真菌顆粒分泌更多的細胞外與FSH相比,FPH過程中的聚合物質(EPS)可以通過降低真菌顆粒的表面電位。FPH導致藻類細胞覆蓋在外部,從而增加了光暴露面積藻類,從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而FSH主要通過菌絲纏繞。
翼鬃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型號YZQ-201A藻類光合儀 助力科研實驗,完成本文章必要的實驗數據。
YZQ-201A藻類光合儀,是我公司“自主研發”的藻類生理的系列產品之一。該儀器特色是恒溫控制、光譜可以調節、光強可以調節,控溫精度達到±0.1℃。光譜分為暖白、R、G、B四種光譜可選,也可以多光譜定制。搭載最新的氧傳感器(光學測量原理)測量微動態氧變化,自帶攪拌功能使得測量更加穩定。實驗設計可以是相同溫度,不同光強,還可以是不同溫度,同一光強對比測量均可實現。在恒溫恒光環境下可連續監測藻類、根系、微生物、葉綠體等樣本的微動態氧的變化,從而計算光合速率變化的狀況。
應用
(1)藻類光合生理生態的研究
(2)微生物、根、花粉等呼吸速率的研究
(3)葉綠體等高等植物光合速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