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器械生銹了應該這樣做
瀏覽次數:14104 發(fā)布日期:2019-2-19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一、常見生銹原因:
1. 術后(用后)器械沒有預清洗或預清洗不完全,導致外表附著物時刻過長,進而腐蝕誘發(fā)生銹;
2. 錯誤運用(濃度及浸泡時刻)除銹劑、84、泡騰片等耗材導致器械被腐蝕,進而誘發(fā)生銹;
3.表面潤滑濃度太低,表面潤滑不到位,導致沖突方位破損,進而誘發(fā)生銹;
4. 除銹方法不正確,銹沒有完全除掉,導致銹跡滋長擴展;
5. 運用鋼絲刷、銅絲刷、鋼絲球、百潔布等沖刷器械,破壞了器械外表保護層,失去防銹的功能;
6. 新器械混入多數生銹舊器械中運用,傳染;
7. 滅菌蒸汽中鐵銹懸浮顆粒太多。
二、預防措施:
1. 在整個運用以及重復處理的過程中,應盡量縮短器械與氯化物的接觸;
2. 術后器械及時用流動自來水進行沖刷,并確保沖刷質量,不能用鹽水擦拭,及時送往供給室。
3. 不能及時(超過8小時)轉運的、隔夜的、節(jié)假日的器械應運用泡沫型專用保濕劑進行保濕處理;
4. 供給室去污區(qū)應對器械先進行手工預清洗,不應有肉眼可見殘留物,然后才干進入自動清洗機或者超聲波清洗機,關節(jié)打開,擺放適量,這樣才干確保清洗質量;
5. 對已生銹的器械應選用正確除銹方法除銹,并確保完全除銹;
6. 嚴禁運用84、泡騰片等含氯消毒液長時浸泡消毒器械,浸泡濃度及時嚴格依照標準;
7. 器械清洗時應按正確劑量投放光滑劑,關節(jié)等易磨損地方,或現已生銹地方,必要時應運用噴霧光滑劑二次潤滑;
8. 滅菌打包之前必須嚴格執(zhí)行查看,必要時運用帶光源放大鏡,帶銹跡的器械不可以打包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