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及相關概念的中醫解讀
瀏覽次數:848 發布日期:2023-3-23
來源:軒誠
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中醫學關注的 重要話題。人類既有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精氣血津液等相同的形質 和功能活動,也有神、魂、魄、意、志以及喜、怒、悲、思、恐等相 同的心理活動,這是人體的生理共性,反映了人體生命活動中帶有共 性的昔通規律。但不同的個體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既有因生存空 間上存在的自然地域性差異而形成的群體差異,又有在相同的生存空 間因稟賦、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的不同而形成的個體差異;既有不同 個體間的差異,又有同一個體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差異。這是人體的生 理恃殊性,它通過人體形態、機能、心理等各個方面的差異性表現出 來,這種個體在生理上的身心特性便稱之為體質。體質影響著人對自 然、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 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過程中疾病發展的傾向性等,進而還影響 著個體對治療、養生、預防等措施的反應性,從而使人體的生、老、 病、死生命過程,帶有明顯的個體特異性。重視個體的體質差異及其 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是中醫學的一大恃色。
中醫體質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內涵,其獨特的理論貫 穿在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養生等各個方面,涉及中醫 理論和臨床的許多基本命題,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 質學說既是養生防病的理論依據,又是個注化診療的理論基礎,中醫 學的"因人制宜' 強調在診治預防疾病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個體的體 質差異。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 式的轉變,醫學發展由以"病"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診療 方式也從群體醫學向個體醫學轉變,由重視"人之所病〃向重視"患 病之人〃轉變,由〃治病〃向"防病"轉變,人類生命過程的恃殊規 律以及人群中人體間的差異•注成為生命科學關注的重要話題,也成為 中醫學研究的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因此,人類對個體的研究將進入 一個新的時代。中醫體質學把人體和疾病的共同規律和個體特異性相 結合,把人體形態、機能的特異性和心理特征的特異性相結合,以整 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基本特點,強調以人為中心,深入揭示生命現象 與規律,強調辨證論治的實質是辨別病人體質的差異與動態變化,對于進一步從整體上把握個體的生命特征和疾病發生、發展變化規律,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健康水平將發揮其獨特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