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常見問題及可能原因的建議解決方案
瀏覽次數:3085 發布日期:2015-10-1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細胞培養常見問題及可能原因的建議解決方案
- 培養箱CO2分壓設置錯誤---根據培養基中NaHCO3的濃度增大或降低培養箱CO2的分壓,NaHCO3濃度為2.0-3.7g/L時,應相應地使用5%-10%的CO2分壓
- 細胞培養瓶瓶蓋過緊---將瓶蓋旋松1/4圈
- 碳酸氫鹽緩存系統緩沖能力不足---加入HEPES緩沖液,使其終濃度為10-25mM
- 培養基中鹽含量不正確---CO2平衡環境中使用以Earle平衡鹽為基礎的培養基,大氣條件下使用以Hanks平衡鹽為基礎的培養基
- 細菌、酵母或真菌污染---將細胞和培養基滅菌處理后丟棄
- 細胞胰酶消化過度---縮短胰酶消化時間或減少胰酶用量
- 支原體污染---隔離細胞,檢測是否感染支原體;清洗通風廚和培養箱,如細胞被污染,滅菌處理后丟棄
- 培養基中無附著因子---如果使用的是無血清配方,應確保含有附著因子或者使用經過包被的培養板
- 存在鈣離子和鎂離子---用不含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平衡鹽溶液清洗細胞,輕輕吹打細胞,使其形成單細胞懸液
- 支原體污染---隔離細胞,檢測是否感染支原體;清洗通風廚和培養箱,如細胞被污染,滅菌處理后丟棄
- 蛋白水解酶消化過度導致細胞裂解、DNA釋放 用0.001%DNA酶I處理細胞;用PBS沖洗后再接種到新培養基中
- 培養基或血清改變---比較不同培養基配方中葡萄糖、氨基酸及其他成分有無差異;通過生長實驗比較新老批次血清有無差異;增大細胞初始接種密度;使細胞逐步適應新的培養基
- 必需生長促進成分(如L-谷氨酰胺或生長因子)耗竭、缺乏或分解---去除原培養基,加入新鮮培養基;向培養基中添加生長促進成分(如L-谷氨酰胺)
- 輕度細菌或真菌污染---在不添加抗生素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如細胞被污染,滅菌處理后丟棄
- 時間存儲不當---血清應于-5℃至-20℃下儲存;培養基應于2℃~8℃下避光儲存;盡量減少血清和培養基見光時間
- 細胞初始接種密度低---增大活細胞接種密度
- 細胞衰老、老化---將老化細胞丟棄,取用代數較少的細胞
- 支原體污染---隔離細胞,檢測是否感染支原體;清洗通風廚和培養箱,如細胞被污染,滅菌處理后丟棄
- 培養箱中無CO2---監測培養箱中CO2使用速度以便確定及時更換氣瓶;經常檢測管路連接處是否漏氣;不要頻繁開啟培養箱門
- 培養箱內溫度有波動---監測培養箱內溫度,及時校正
- 使用抗生素達到毒性濃度---減少抗生素的用量;使用無血清培養基時,抗生素濃度應降低至1/10
- 細胞復蘇或凍存時受到損傷---取用新的細胞
- 培養基的滲透壓不合適---檢查完全培養基的滲透壓。大多數哺乳動物細胞可耐受260-350mOsm/kg的滲透壓,加入某些試劑和藥物后會影響培養基的滲透壓;昆蟲細胞培養基的滲透壓(340~380mOsm/kg)要高于哺乳動物細胞
- 培養基中毒性代謝產物蓄積---去除原培養基,換用新鮮培養基